这位柏林最佳女导演,拍出全宇宙母亲的温柔和疏离
每日推送开头播客为独立内容,与正文无关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划 | 深焦编辑部
本期统筹 | Pury
本期编辑 | 车小爷
一些之前公布的重映电影可能会首先登陆影院,而原本春节档的电影,在市场回暖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陆续定档。小编上一次进电影院还是年初的《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至今已整整过了四个月之久,大家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进电影院看的是什么电影吗?
相比较国内电影市场可待的复苏,全球电影行业可就不那么乐观了。大多数还未进入后期的电影,基本工作都进入了停滞状态。即便是很多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的电影,由于接下来全球电影院预计的萧条情况,甚至可能将上映日期延后至明年。
例如大家关注的保罗范霍文新作《圣母》、卡拉克斯新作《安妮特》为了参加戛纳电影节,可能都将延迟至明年初上映。而戛纳艺术总监福茂也在接受《银幕》杂志采访时透露,戛纳电影节会在六月份公布入选片单,其中一些电影有可能会参加下半年戛纳和威尼斯的联合展映,如韦斯·安德森《法兰西特派》、莫莱蒂《三层楼上》以及皮克斯的《灵魂》。
不过,全球电影在经历冰期之后也有逐渐复苏迹象。一方面,全球电影拍摄已经陆续展开,据新西兰最新健康安全政策,当地的电影拍摄有望重新启动,近期两个大项目: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续集和亚马逊的《指环王》系列也在短时间内有望恢复拍摄。此外,汤姆·克鲁斯也将和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将联手与NASA合作,合拍历史上第一部太空环境下的动作冒险片。另一方面,线上平台也有了新的动作。网飞(Netflix)不断释出新鲜内容,如斯派克·李新片《誓血五人组》将于6月12日播出,其他十余部重量级电影也有望在今年之内上线,包括乔治·克鲁尼执导的《午夜天空》、大卫·芬奇执导的《曼克》等。其他上周重要影讯,大家可以查看今天推送的第二格内容。
上周另一个重磅的消息,现年47岁的《自由报》影评人Marcos Uzal将成为《电影手册》新任主编。关于这件事,深焦两位主编也专门录制了一期播客来进行讨论,对于《电影手册》有所关注的读者也可以进行收听。除此以外,上周我们还向大家推介了美剧《国土安全》最终季,分享了几位作者对今年柏林口碑新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看法,推送了《必是天堂》的重磅导演访谈。
本周口碑榜上榜的新片是入围去年戛纳一种关注的《大火将至》和入围去年柏林主竞赛的《我离家了,但...》。
濒临下榜的只有一部《隐形人》,喜欢它的朋友们别忘了投票哦。
我也想要北野武这样滚烫的人生!!
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 aber…
导演: 安格拉·夏娜莱克
编剧: 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 玛伦·艾格特 / 雅各布·拉萨尔 / 克拉拉·穆勒 /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02-12(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5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67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5
IMDb: 5.6 /10
豆瓣:6.4/10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95/100
几乎就是部日本电影,以小津的静止姿态和成濑的行走镜头组成。比《午后》大大前进了一步,用喉部发声器这样的元素轻巧地营造恐怖感和当代感。简单,细腻,情感流动从来没有因为人物极慢的行为而停滞,背着睡着的妹妹涉水的镜头可谓绝妙。与其说《哈姆雷特》是一种互文,不如说是展现了互文的无能。丹麦王子可以选择复仇或不,德国王子无血可流,甚至不会再有下一个王子了。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92/100
或许本片最神秘地方恰恰在于,它经由声音系统所暗示和联通的整片城市(柏林)、森林乃至世界,是和某种内在的,甚至根深蒂固的布列松主义美学分属于两种相对的作用力方向。然而这种奇异媾和,却达成了一种从绝对的具体的精确控制——通向一个全然开放的,有深度的宇宙。这样一个宇宙也召唤着观众期然下一次更有厚度观看(重看)。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90/100
完成度实在是太高了,柏林被如此玄妙莫测地赋予了大自然的气息。如此高度的文本化,却通向了取消文本的可能性,令人惊叹。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8/100
富有趣味性地以多种形式探索景深与运动频率的联系。结尾的两场戏有所失谐,刻意地与最惊艳高光一场的对白对应,刺破了原本统一的情境组织方式。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0/100
布列松影像生态系统,可惜后半程逐渐走向失衡,还是不够克制,甚至与起点相背离。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75/100
肢解动作,离散行为,不断去瓦解连续性。布列松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力。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0/100
看上去宛如《温柔女子》的一个当代续篇,包括两位导演对《哈姆雷特》“失效互文”的用法、对人物身体部位的特写、形成间离的同构方式。但布列松的电影即便间离,仍能构建起叙事的完整与合理;而尝试理解《我离家了……但》却是不大可能的,即便它在外表看上去与我们的生活更接近,却又更加地打哑谜……但可能看不懂一部“省略号电影”也没事,没必要太纠结。
大火将至
O Que Arde
导演: 奥利维尔·拉克谢
编剧: 奥利维尔·拉克谢 / Santiago Fillol
主演: Amador Arias / 贝内迪克达·桑切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语言: 加利西亚语
上映日期: 2019-05-21(戛纳电影节)
片长: 85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 7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2/5
IMDb: 7.1/10
豆瓣:6.9/10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82/100
只要我们足够耐心,向世界打开,学会真正的看并且等待,那么电影永远可以像它第一次被创造时那样,收纳前所未有的影像。像赫尔佐格那样拍电影。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1/100
《大火将至》的局部几乎是纯粹自然主义叙事的,却整体构建了一个尤其戏剧化的回环结构。影片缓慢地演进至后段,就像在静谧森林中突然隔着银幕燃起扑面而来的火,自然能量磅礴而出。
圆首的秘书,深焦主编,小津电影爱好者
73/100
简介里写影像力道直追贝拉·塔尔和塔可夫斯基是吹过了,或者可能是因为更加震撼的森林,所以并没有特别感冒,但《大火将至》仍然提供了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自然影像。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就已经离它远去
60/100
年度神级开头,一种天予则取的影像。但这种影像恰恰是最脆弱的,无法承受任何文本的压力(这与同样喜爱寓言的拉皮德的影像完全相反),因此轻易毁于精巧的寓言式文本。
上期新片
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导演: 黑泽清
编剧: 黑泽清
主演: 前田敦子 / 染谷将太 / 柄本时生 / 加濑亮 / 阿迪兹·拉贾波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 乌兹别克斯坦 / 卡塔尔
语言: 日语 / 乌兹别克语
上映日期: 2019-06-14(日本)
片长: 120分钟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84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5 /5
IMDb: 6.6 /10
豆瓣:6.6 /1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7/100
以文化、语言壁垒提供机械感和萦绕的幽魂,裹挟人物状态。电视直接播出生成内心困境的大火,心情的暂时缓释只需要一通电话,机理很简单的电影。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5/100
一个星球的观察组对另一个星球的拜访,异国无数的亚空间,链接两颗天体。若即若离,排斥逃避又感同身受,逢场作戏又真情流露。建立于冥冥之中的魂灵暗流,穿透摄影机景框构成的偏见壁垒。探索融入他乡的困苦旅途,即是学会接纳自己与世界的碰撞。反政治任务的献礼片,借无成熟意识的游离个体完成使命,误解化为交流,天真化为自由。
淞可,电影研究僧,偏爱“东南亚”,业余写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电影中孤独
85/100
十分惊喜的一部,无论是在电影节上还是在家里观看,都会是一次让人舒服的观影体验。虽然一个节目组加当地翻译的角色阵容设定看着很普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展开探索的故事也很传统。但就是在这种设定中黑泽清开始了对女性的观摩和书写,在电影内外仿佛看到了两个剧组,一边是电影中的,一边是黑泽清率领的剧组,这样的设定也使电影的拍摄变得有机。像是边走边拍的体会,而那些体会感悟都汇集到了前田敦子身上,这部戏中的前田敦子散发着女性的魅力,也是她非常上镜的一部。陌生的世界是男权的、未知的恐惧,但导演不会仅仅停留在女性表达上面,更广阔的表达通过前田敦子空谷中的歌声传递出去。
圆首的秘书,深焦主编,小津电影爱好者
78/100
着实是一部充满焦虑和恐惧的电影:对异域空间,对交流,对男性,对核,而反过来说观众也对女主角的遭遇有所担忧,这种双向的恐惧确有其趣,某种程度上说也造就了一部非常黑泽清,同时也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电影。然而这一切又显得有些刻意,各处散布着雕琢和硬凹的痕迹。结尾升降镜头真的让我穿越了,感到这就是一部乌兹别克版塞尔达荒野之息。主要任务有二:跑地图,打迷宫。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77/100
正因为黑泽清明白,面对这样未知的他者,“奇观”视角是如此根深蒂固。于是,大大方方以最猎奇的方式——综艺节目组的拍摄为主题,通过对其熟悉的摄制过程的记录,反而有机会回归到一种他者的日常中。而围绕前田敦子这位前偶像的MV影像,则最终弥合了这种他者与日常的人为割裂。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5/100
戏里戏外都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工资难挣”,本献礼片恐重创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还是黑老师那些一贯母题的排列组合,就是相比《第七码》在类型、现实与梦境空间的处理上都更明明白白了,很多跨文化的点子也都被钳制得没啥发挥,对他而言比较“基础款”。进入歌剧院、几次酒店房间和几段奔跑在设计上还算精彩。对黑老师这种级别导演的期待和要求,总还是得更高点的。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我们就已经离它远去
74/100
展现异国?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黑老师就轻飘飘地靠着一个备受折磨的旅行,一个完全无心观光毫不称职的“游客”,却完整地将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好河山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神奇笔法。描绘女性焦虑和恐惧的部分实在是过于笨重,本可脱去那些无意义的文本化的强调;不过竟然能瑕不掩瑜。
Luxuan ,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70/100
黑泽清贯常的疏离与抓人的诡异感有点像我们在夏日炎炎午后沉沉睡去突然醒来(或被什么惊醒)时感受到的那种不适与茫然。周边依旧,自我未变,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再贴合,而是扯出一道凉意十足的细丝来。“在异乡”成为凸显这种凉意的道具,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放大。语言不通本身所具有的神秘与谜团感在本片中浓缩为一只归野的山羊。黑泽清体现的寂寞中疑惑状态为我所喜爱。与之相比,结尾的欢唱未眠有失含蓄,片中梦境的那一次足矣。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70/100
黑泽清的《童女贞德》,有些段落迷失了目标。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65/100
规避偏见,瞻前顾后,所以前田敦子只能治好妄想症。当黑泽清都开始拍musical,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和世界和解呢?
肥内,《秋刀鱼之味》钻研者
60/100
相較他的「正劇」,這部「廣告」反而更得我心。可能因為黑澤清沒有特別想講什麼吧?不過,他找來前田拍攝又一部看起來無所事事、前面種種行動就像是收尾歌曲的長段鋪陳、類似超長MV的作品,實際上呈現出看似邊拍邊想其實根本是精心規劃(當然我也可能誤會他、美化他了);總之,充分利用了他「黑澤清」的作者之名,讓這部充滿了因某種陌生與成見所隱約尾隨的感覺徹底發揮。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
50/100
失衡感明显。那些仿佛四伏着不安与危险的镜头依稀显示着黑泽清标签,但如果它们只是用来凸显那句“沟通了解”的废话,未免太过廉价了些。
必是天堂
It Must Be Heaven
编剧: 伊利亚·苏雷曼
主演: 伊利亚·苏雷曼 / 阿里·苏莱曼 / 夸西·宋桂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格莱戈尔·科林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卡塔尔 / 德国 / 加拿大 / 土耳其 / 巴勒斯坦
语言: 英语 / 法语 /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19-05-24(戛纳电影节) / 2019-12-04(法国)
观看状态: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北美媒体Metacritic: 94/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5/5
IMDb: 8.2/10
豆瓣:9.1/10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94/100
把世界当作巴勒斯坦的缩影,在他国寻觅“战乱的乡音”,最轻快欢脱的喜剧默片式叙事里包含着无比的沉痛。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91/100
从第一句“邻居”开始,就进入寓言语境。Anamorphic唤起五六十年代圣经故事大片的感觉,拍的却是扁平甚至乏味的当代景观,有趣的冲突。拿撒勒的苏雷曼,汽车下枯萎的花,顶水盆的女人,诗意盎然。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
90/100
太高级了。以一种电影化(运动、形状和表情)和喜剧性的消解策略,冥冥之中牵连起萨义德的"out of place"。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2/100
每个喜剧元素的重复与刻意都旨在达到烦扰,使得影片充斥的逆东方主义景观充满破坏性。但关于导演个人回忆的巴勒斯坦少女段落过于沉溺,令人困惑。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于电影的角度而言不具备任何示范性、代表性、探索性与可能性,你甚至当然可以蔑视其卖乖的一面,但它提供了某种视角和判断,当今的流行视觉趋势的趣味原点与美学源头来自于哪里,并以一种颇为无能但又言之凿凿的态度亲身实践印证融合后的可能样貌,进而保持清醒。
张无慢,一旦我们开始研究形象,我们就已经离它远去
72/100
如此感性的概念是罕见的,被概念所击中;如此感性的概念化表达也比较少见,也有被打动。但一部分填充概念的地方完成度也确实没那么高,兴味索然;可是苏莱曼又太可爱了,好纠结……
圆首的秘书,深焦主编,小津电影爱好者
60/100
玩弄各种符号,开头其实还有点罗伊·安德森的意思,后面就彻底空壳化和刻板化了。僵硬的场面调度表达对各色人等的僵硬理解,自以为是某种可以被原谅的优雅和外部视角,其实是一种拒绝多义的智识偷懒,跟塔蒂仅有一些极其表面的相似,实质完全南辕北辙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55/100
只会用一个接一个的刻板印象去堆砌荒诞,就别碰瓷塔蒂了。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
50/100
不知道苏雷曼打造出这么一个刻板扁平人工化的世界究竟是为了讽刺谁——除非是为了讽刺他自己。
Luxuan,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40/100
风格化与矫揉造作之间有一道较为模糊的界限,但《必是天堂》轻巧的矫揉造作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可能还会因为它轻巧的质地成为一种讨不少人喜欢的造作。没有人愿意在观看一部作品时脑海中想起另一位导演,观看苏雷曼时,可能安德森时常盘旋在大脑上空,这种联想并不让人感到舒适。关于政治和身份认同主题,讽刺元素甚至成为必备,但直白的、堆砌的、散乱的、配上赏心悦目的欧洲及美帝景观,不失为一种小聪明式的持重的缺失。
肥内,《秋刀鱼之味》钻研者
30 / 100
導演還是更擅長拍短片;麻煩的是,看起來都很像的短片複製貼上之後帶來的巨大審美疲勞連那麼一點冷幽默都抹去了。
#濒临下榜
隐形人
The Invisible Man
导演: 雷·沃纳尔
编剧: 雷·沃纳尔 /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主演: 伊丽莎白·莫斯 / 奥利弗·杰森-科恩 / 阿尔迪斯·霍吉 / 迈克尔·多曼 / 斯托姆·瑞德
类型: 科幻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 美国 / 加拿大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02-28(美国)
片长: 124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 7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5
IMDb: 7.2/10
豆瓣:7.3/10
徐若风,业余影迷,自媒体“风影电影”
80/100
把前些年那些爆款的“概念恐怖片”的剧本弄得更复杂、更完整一些,是新版《隐形人》做对的一件事。伊丽莎白·莫斯的无实物表演绝了,人物经历如狂风暴雨般揪心,她的表演让人在刚开头就能代入进她的感官与视角,全程撑住了气。
PUA控制、男性凝视、METOO时代话语层叠背后隐性的男性中心、受害者被污名化、体制下公共安全系统的不作为、科技手段作为帮凶——和最近的“N号房”、鲍毓明事件如出一辙。电影设置了众多议题,讨论了多个轮次,又基本保证了情节发展的鲜明顺畅,好莱坞的“行货技巧”就是摆在这了,况且也做到了在视听上的重重融入。
当然,这些议题一环套一环,明快整齐,也因此而缺乏深入的复杂性,容易显得贫乏浅显,谈不上极其出彩。这种水平如果是放在剧情片里,可能会被严苛的那类观众指摘没什么营养,但放在这样一部商业恐怖片里,倒反而算是少见的。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65/100
后韦恩斯坦时代的主旋律惊悚片典型,雷·沃纳尔在传统类型与时下主题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整个高概念的故事并未局限在女权,科技入侵导致的人际异变将作品推向社会派,《升级》中的“机械舞”式摄影机运动继续保留在动作戏,对空间的调度能力借由题材的特殊性反而激发了观众最大限度的想象乐趣和互动潜力,古典与时髦并重,对交互式体验的视听技法探索,已然直逼好友温子仁。但刻意塑造的配件般的假想敌式反派又是缺乏足够现实根基的,范霍文版赋予透明人的心理侧写和行事动机无疑更加自主真实进而具备生动的冒犯性与威慑力,而不是一个集当下舆论价值导向所反对的各种“不正确”于一身的等着被主角打倒的工具人。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64/100
祛魅前后电影的语气有较大变化。前半程的含混一旦被第三方所观察便不复存在,转为常规的美式类型作品,对于有卖票需求的电影来说,这种魅惑是不可持续的。即使如此,不为直觉的判断作更多注解,仍然是有勇气的。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
60/100
开场几分钟几近抽象的氛围营造,让人略微想起《妖夜慌踪》。但格调在之后便一泻千里。就算抛开剧情bug不提,导演在《升级》中曾发挥的游戏化视听才能和血腥恶趣味,也在这个四平八稳的恐怖故事框架中得不到用武之地,于是影片的价值就仅剩下主题本身所固有的社会意义。
张无慢,雷恩二大电影美学硕士。目前仍在研究电影;时刻准备踏上新路!
55/100
摄影机与设定的合谋形成有趣的视觉游戏。伊丽莎白·莫斯的演出非常精彩。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40/100
能找出十部讲女性受迫害妄想的电影,就能找出一百部对媒介进行反思的电影。就算从范霍文的化学试剂变成光学仪器,也没见比二十年前有更多的表达。
Luxuan ,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40/100
基本上本片属于概念为先的电影。隐形、女性反PUA、个体反控制这几个元素都是极大噱头,也着实吸引到我。整体上看,影片将控制与隐形这两个词语本身引发的恐惧在影片中段就消耗殆尽,前后两段基调的逆转与差异有点像当下流行的家居设计:用质感不同的材料达成拼贴感才够时髦。
从细节上看,影片貌似只能依靠它所影射的社会问题来支撑观影者对于它的好感,概念与隐喻本身成为作品的遮羞布:依靠前者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搭建一个挺有野心的框架,但填充其间的细节粗糙。但比较悖论的是:这种主题的电影,如果要成品优秀,必须得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也就是得由作品中的一砖一瓦来以自己的表现力反映框架本身。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我觉得本片就是有些空中楼阁。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李小龙、侯孝贤、贝拉·塔尔、大岛渚,五月收藏指南
《霍华德庄园》:恬淡典雅,令人心醉
拉斯·冯·提尔:重登善恶的彼岸
今年最浪漫电影,我们时代的爱情神话
威尼斯电影节评论:《关于无尽》
如何优雅地打开《映像研》
万字长文回顾创作生涯,作者是奉俊昊本人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